即時新聞:
文化藝術
人權館「寫繪人權」台北書展圓滿落幕以文學繪本見證白色恐怖及創傷療癒
2024-02-27

(記者林瑞明/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日前在台北國際書展展位舉辦2場講座,第一場談創傷書寫與療癒,邀請甫再版發行英語回憶錄《FACING THE CALAMITY》一書作者、同時也是政治受難者的陳欽生前輩,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仁郁對談;另一場則邀請到創作者蔡旻螢、許楚妘,分享人權教育繪本首獎之作《走出霧之森》的創作過程。

60年代自馬來西亞來臺留學的政治受難者前輩陳欽生,以母語英語書寫的回憶錄《FACING THE CALAMITY》敘述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的經歷,以及出獄後的生活歷程,同時也記錄了他在人權工作上的見解和心情。對陳欽生來說,這不僅僅是述說一段生命故事,更是一次次打開內心深處傷痛的過程。這本書由國家人權博物館於2020年出版,並於2023年改版發行,是臺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代表性作品。
 

圖說:人權講座「創傷書寫與療癒-FACING THE CALAMITY」作者陳欽生前輩與讀者分享書中內容。

陳欽生表示,在綠島監禁的那段苦難生涯,從大量且跨領域的閱讀中,他才找到了自己以及生存下去的力量。一起參與對談的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臺大心理系畢業後,開始接觸人類學與社會學,將精神分析應用於政治創傷和轉型正義的研究。她以陳欽生前輩的生命故事為例,從「創傷療癒」的角度,和現場讀者們分享這段臺灣社會的集體創傷對於政治受難者及家屬帶來的影響。

《走出霧之森》是人權館「畫話:一座島的故事」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第二屆首獎作品,故事的創作起點來自於作者親身走入景美人權園區,聆聽政治受難前輩的經歷,並結合田野踏查所孕育創作的人權繪本。作者蔡旻螢與繪者許楚妘創造了一則餘韻無窮的動物寓言,運用細膩的筆觸和沉鬱的色調,將讀者化為一頭幼獸,面對「為何需透過轉型正義來挖掘歷史的內裡」這提問,一步步回望與探詢。

繪本巧妙化用動物寓言來呈現威權時代下生命的磨難和堅毅,藉此描摹出直視心路苦痛而奮力生存的前輩群像。講座上,蔡旻螢表示,因為這是屬於臺灣的故事,所以選擇以臺灣所見的物象進行描繪;她強調「想說的故事都承載在生活之中」,並期待未來有更多人分享傳續這個故事。
 

圖說:人權繪本讀書會:《走出霧之森》作者與現場讀者大合照。 

為期6天的台北國際書展於25日落幕,國家人權博物館「寫繪人權」展期間湧入不少民眾,政治受難者呂昱前輩的小說《消逝的難民營牛肉麵》、散文名家陳列的《殘骸書》,以及學者林傳凱等人合著的《永遠不再:臺灣威權體制下的壓迫與抵抗》為本次銷售最佳的專書;而現場展示的繪本工作坊成果小書如《千萬不可以讀這本書》、《他們都說算了》及《0.0》等,也深受現場讀者喜愛,吸引許多讀者駐足閱覽。展覽期間舉辦的6場精彩座談,深刻帶領讀者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見證文學、繪本與人權議題的熱情交織。
 

圖說:現場有許多民眾於繪本工作坊成果區閱覽尚未出品的刊物。

書展圓滿落幕,人權館期望藉由出版各式主題專書,更細緻地與讀者對話,持續推動轉型正義及人權教育,讓更多人關注人權議題,將臺灣推向更公平、自由的人權社會。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https://www.nhrm.gov.tw/
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