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貢寮實中 帶領學生赤腳走入水梯田感受大地的溫度。
(大成報記者胡昀瑄/新北報導)新北市112學年度推動「環境教育方案2.0-校園川山家計畫」,41校師生透過實際行動,積極推展環境與生態教育,同時透過棲地營造的觀念,豐富校園生物多樣性,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綠校園,一同展現愛護環境保育及土地認同感。
教育局表示,學校透過申請計畫,結合校園周遭山川環境特色,自行規劃校園棲地復原與多層次營造,將環境教育融入校本課程,透過校園環境盤點與規劃、發展特色課程與教師社群、成立學生或志工生態社團,進行校園棲地的營造和環境保育的行動,同時結合在地特色發展環境教育課程與活動,努力朝向永續校園邁進。
圖說:九份國小 學生採集瑞芳楠葉片製作拓印染色。
九份國小校長劉淑惠表示,透過一系列川山家課程安排,讓身處山林旁的九份孩子,了解走過百餘年的山林與生態,親身體會家鄉山林之美,展現環境行動力保護美麗山林。左志方主任說,這學期特別邀請吳海獅老師帶領親師生一同探索小金瓜露頭步道,在導覽的過程中,二年級學生伊恩很興奮的發現穿山甲挖掘所遺留的痕跡,她說,原來穿山甲的家是藏在地底下,難怪自己每次都看不到。孩子們也主動發現步道旁豐富的植物生態,特別是香楠葉可用來做拓印及早期居民的青布衫染色原料,四年級學生弈恆開心地分享,以前阿嬤曾經告訴自己,她的衣服是用山上的植物染色的,原來就是這種香楠葉做成的。
貢寮實中校長劉松英表示,學校依山傍海,水梯田與溪流散落於山海間,我們是山的孩子,也是漁村的孩子,因此將環境友善、生態保育及家鄉關懷的心深植各年級孩子們探索課程之中,成就人與生物共榮的永續發展。蔡其融主任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們設計了「里山、里川、里海」課程,帶領七年級生踏入水梯田,循著過去父母、阿公阿嬤所走過的田埂,赤腳感受著泥土與大地的溫度;八年級生則走入遠望坑溪,認識貢寮周遭溪流環境及所遇到的難題,學生從觀察合作中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九年級生更是走到下游龍門沙灘,從淨灘、漁會漁船體驗海洋產業與生態,喚醒重視海洋環境的意識。
圖說:莒光國小 下課時間,學生主動幫忙挑出土壤中雜草的根。
莒光國小校長林義祥表示,學校自92年起將綠色學校列入校訂課程,並於98年開始推動原生物種復育工作,成功營造臺灣不同原生棲地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在莒光校園裡觀察四季更迭的自然樣貌。簡百澍主任表示,透過環境教育、生命教育與文化體驗等實作課程編排,學校生態志工經常協助各班級老師帶領學生探索校內復育的臺灣原生水生植物,激發孩子用視覺、手觸、鼻嗅等感官,細心觀察各類水生植物特徵,指導孩子使用放大鏡或切莖示範理解植物漂浮的原理等實驗,加深孩子對水生植物的認識,也讓孩子對校園的一草一木產生情感,更能珍惜環境。
教育局進一步表示,新北市自101年起持續以山林田野教育、海洋教育、溼地教育等議題推動環境教育,更於109年開始推廣「環境教育方案2.0-校園川山家計畫」,期待學校在原生種復育的議題上能有更多行動與重視,藉由環境教育的教學場域,將原生物種保育的概念透過課程的實施與推廣,引領更多孩子認識環境的奧祕與生物多樣性。
(照片 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