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前數日撰寫拙文「民進黨沒有那麼神啦!」中提到三十年前袁世凱的孫子在東京糾正我們「孫中山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是錯的,因為真正推翻滿清的是袁世凱;三十年來不管在海內外何時何地只要看到有關袁世凱的報導論述,吾人都要努力精心研讀一番,甚至找資料詳加考證比對,其結論可以這麼說「論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之功,袁世凱應是功不可沒」,若引共產黨對毛澤東之功過評論來論之,袁世凱亦是「建國有功、治國有過」,至於其比例之多寡就留給史家去詳加解析精算,以保全袁世凱之正面歷史定位。
在毛澤東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要顧及國父遺孀宋慶齡協助建立新中國之大面子、而在蔣介石統治的中華民國也為顧及國父之面子與立場,所以對曾經稱帝建立「中華帝國」的袁世凱就被新中國和舊中國批得一文不名,連他出面「設計」滿清皇朝退位下野,南北議和避免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生靈塗炭、橫屍遍野、血流成河等偉大奇功都一筆勾銷,任由史蹟煙灰吹滅,任由青史儘成灰。
綜觀袁世凱行誼他應是主張君主立憲的,所以他在滿清末年逐漸取得兵權逐漸壯大並獲得慈禧太后之信任與重用後,他也曾委婉建議清廷(就是慈禧太后)行君主立憲制、召開國民大會、組織責任內閣,包容革命黨人,袁世凱並與逃亡日本的維新派領導人康有為及梁啟超保持密切聯繫,所以袁世凱也算是清廷立憲運動的重要主將之一,他的這些作為當然也遭到不少滿清王公大臣之猜忌與怨恨,及至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兩日內先後駕崩,1908年三歲溥儀繼承皇位,由他的生父戴澧擔任攝政王,不久一向對袁世凱懷恨在心的戴澧就將袁世凱免職開缺回故籍養老(其實當年袁世凱49歲、未及半百、年華正盛)。然三年後的10月10日武昌革命事發,隆裕太后還是不得不詔授袁世凱為湖廣總督急赴武漢三鎮鎮壓革命軍,惟袁世凱稱病不赴任;翌日隆裕太后再詔袁世凱急速上任;十月二十日袁世凱上奏隆裕太后要求:解除黨禁、召開國會、組責任內閣、寬容起事革命黨人,並要求總攬全國兵權、寬予軍費;一週後清廷詔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制全國陸海各軍,年輕新寡的隆裕太后還提出自己的私房錢百萬兩給袁充當軍費;10月29日袁世凱致電黎元洪首倡議和;11月1日清廷終於任命袁世凱為260多年來第一位「內閣總理大臣」,11月16日中國第一個袁內閣正式成立,袁世凱獨攬全國軍政大權,負責與南方的革命軍議和,隆裕太后再詔撥黃金八萬錠並要求王公大臣提出銀行存款共約四千萬元予袁共赴國難(大清帝國的國難);1912年1月2日袁世凱入朝密會攝政王奕劻以革命軍優禮滿清皇室條件每年四百萬兩並可留居北京紫禁城皇宮、力促清廷和議退位;元月22日袁內閣又發動各駐外使領館電請清帝退位;2月12日,宣統皇帝溥儀下詔退位,歷時268年的大清皇朝於焉結束,同時也結束中國二千多年的帝制,開啟民國之紀元迄今。
綜上觀之,自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回朝擔任欽差大臣肩負「鎮壓」革命軍大任,袁世凱手握全國最強之新軍部隊六師(當時稱新軍六鎮)佔據最有利之戰略位置,以出兵鎮壓革命軍之名挖空皇室官銀,連很討厭他的王公大臣都要捐輸軍糧(這一點可供當前國民黨之學習)來充裕袁世凱的敵前大軍;他又以新軍六鎮再加很多雜牌軍及滿清皇室補給之鉅額軍餉來與革命軍談判議和及要求清帝退位後的總統大位以及對滿清皇室之優渥禮遇,俾讓滿清皇帝儘快退位以讓自己儘快繼承大統;袁世凱就如此以最佳戰略以和平方式讓滿清政府關門大吉,而避免兩軍生死決戰;若當時袁世凱真著統帥滿清大軍大舉鎮壓革命軍,中國大地少不了要增添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亡魂且讓大江南北更加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不但要造成兩敗俱傷更要造成三輸的局面(隆裕太后一想到明思宗朱由儉最後帶著太監頭子王承恩雙雙跑到皇宮後面的梅山吊頸自縊就兩腳發軟要求御前會議趕快通過和議、下詔退位),所以袁世凱利用他的謀略來誘使革命軍與清廷和平結束戰爭,無風無雨無浪無煙火的改朝換代、建立中華民國是居功厥偉的。
袁世凱的錯是錯在聽任一心一意想當皇太子的袁克定及超想當御前大臣的楊度胡作非為,把「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而幹了83天的「洪憲皇帝」;結果「洪憲皇帝」採到革命黨人的紅線,頓時全國各地紛紛發起「護國運動」,真是「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1916年6月6日斷腸時,袁世凱皇上駕崩(國民黨教科書說是「憂憤而死」),享年58虛歲,應驗袁家男人無法活過60歲之傳言(袁克定勸老爸稱帝之因由之一為稱帝後就是天子就有天命可度過60歲),結果證明沒天命的人還是沒天命,當了83天皇帝還是沒天命度過60歲,說不定幹大總統就可度過60歲了,而新中國舊中國對袁世凱的評價就要完全改觀了。(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