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麻辣開講
嘉義、新竹縣市最該合併(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2018-12-06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前日寫了「中永和應予合併」拙文,今日再來談台灣最該合併的城市就是嘉義縣市和新竹縣市,這個問題吾人十多年來已寫過很多次,今日再來溫故而知新,「有談有攻錯、有拜有保佑」,尚盼有心之士共同呼應,為台灣的國土規劃提供最佳之卓見,以略盡書生報國之棉薄之力,庶幾無忝為一介愛鄉愛台之台灣兒女是也!

2017年5月間嘉義縣長張花冠提出嘉義縣市合併之主題,受到嘉義市及嘉義縣前縣長陳明文之反對;其實嘉義縣市和新竹縣市本來是一體的,就像歷史小說寫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在幾番分分合合之後於1982年李登輝任省主席時代又把嘉義市和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嘉義縣市與新竹縣市又開始分治迄今,這次台灣省多了兩位百里侯,創下台灣地方政治史第一個紀錄-台灣第一位女醫學博士(日本帝國第三位)許世賢(現任監察院長張博雅母親)開始擔任嘉義省轄市市長,這是台灣第一位女性縣市長,而且是非國民黨籍女縣市長,後來她的女兒張博雅、張文英及長期幕僚長陳麗貞(原無黨籍後加入民進黨)及國民黨籍的黃敏惠開始接連擔任嘉義市長至現任的涂醒哲才由男士幹上一任,不過下個月又要交給回鍋勝選的黃敏惠接任了;所以嘉義市自升格為省轄市後除現任的涂醒哲外全由女性在領導市政,這在台灣地方自治史上也是很特殊的紀錄。

嘉義市面積很小人口亦很少、現在只有27萬人,比新北市新店區還少,約僅有板橋區之一半,但嘉義市卻享有縣市級資源配置;和它分治的嘉義縣人口也只有52萬人,若縣市能過合併也只有79萬人,比屏東縣還少,所以若嘉義縣市合併可以節省很多人事資源浪費,可以讓縣市民眾分享更多公共資源之利益,光是縣長、副縣長及縣府一級首長就可以節省很多人事開支,故嘉義縣市合併可說百益而無害。

新竹縣市之情況也差不多,新竹縣目前[人口55萬人、新竹市有44.5萬人、兩者加總約有百萬人,新竹市因有一個「台灣矽谷」美譽的新竹科學園區之金雞母,去(2017)年總產值將近2.5兆元台幣、預計2025年將達3兆台幣之總產值,這個「台灣矽谷」目前創造12萬人之就業機會而且都是高薪酬之工作,所以新竹市就成為僅次於台北市之第二高個人所得之縣市,當然也為新竹市創造甚大的稅收;新竹科學園區橫跨新竹縣市二城市(新竹市的東區和新竹縣之寶山鄉),所以若新竹縣市可以成功合併不但可以統一事權完善規劃新竹縣市之城市發展,且對新竹科學園區之長遠規畫可收事半功倍之功效,至少園區管理局就只要找一個縣市做對口單位而不用再找兩個縣市了,這對新竹科學園區之擴大發展與長遠規劃及為新竹縣市民眾創造較高之經濟效益都有絕對的好處;基於這些理由新竹縣市實應儘快合併,不要各死抱五十萬人口而困守小山城而進退維谷;韓國瑜都已要為高雄市在十年之內創造五百萬人口之國際大都會(雖然這九成是韓國瑜在吹牛),韓國瑜口中又老又窮的高雄都有如此雄心壯志來做美夢,那台灣第二有錢的新竹市更應發揮外部經濟效益將新竹縣一塊拉拔成長,讓新竹科學園區的餅越做越大、越賺越多,讓新竹之聲名更遠播到國際各地;如果新竹縣市不合併就只好自陷孤城難上進了。

我一向主張「大部會制」,城市區域亦是一樣,能合併的就儘量合併,像成立「五都」時就把高雄縣市、台南縣市、台中縣市都合併了,這就可以節省很多行政資源的浪費、可以讓小學生吃更營養的午餐讓人民享受更優質的公共建設及更充裕的醫療資源;基於此一理念推論新竹縣市與嘉義縣市也應儘快合併;台灣最好像日治時代後期只設六個州(台北州包括連江縣、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包括澎湖縣金門縣、台東洲管理東部三縣),再將一些族群文化相同聚落歸併在一起,例如南桃園的客家聚落和台中縣台三線上的四個客家鄉鎮劃歸到新竹州,這樣物以類聚同文同語更能相濡以沫激盪出新的文化創意;當然這些都是未來國土重新規劃之重點,現階段最可行的還是儘快將嘉義縣市和新竹縣市合併,減少資源的浪費俾提高城市競爭力以建設更有完善規劃建設的「新嘉義」或「新新竹」。

近三十年來各先進國家都在推動「新政府運動」尤其是建立「企業型政府」以節省成本提高競爭力追求最高效益為目標;台灣近三十年來剛好由專制獨裁政府之威權統治轉型到民主自由人權的民主政治,一切政策以民意為依歸,因此在中央政府搞了一堆族群特色之部會:原住民、客家族群、外省族群、勞工族群都有自己專屬的部會;在地方也成立很多省縣轄市(直到六都設立後才停止,不過六都也跑出很多政務官在浪費納稅人血汗錢),這些都是很令納稅人洩氣怨氣之事;希望未來幾年內中央與地方都能大力推動「新政府運動」,儘量改造成企業型政府,多注意行政的成本效益與人民的最大福利,能節省的就節省,像嘉義縣市和新竹縣市就趕快合併吧,多節省一些錢給小學生吃營養午餐也是善哉!善哉!(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