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蔣介石雖被國民黨蔣幫集團奉為「民族救星」「時代巨人」「世界偉人」,不過他一生大多是在打敗仗而跑給敵人追,對日抗戰時被日軍追到四川躲在重慶西邊的黃山山洞內七八年;國共內戰時更嚴重被共軍追殺得大江南北滿山滿谷死竄躲藏、最後絕大部份中國人民都去支持共軍了(毛澤東也因此將共軍改名為人民解放軍),可憐可悲又可恨的蔣介石在中國大陸已無處可躲便躲到海角孤島台灣北部的草山中,而且一躲便是26年直到葛屁翹辮子為止。雖然蔣介石一生都在打敗仗躲藏敵人的追殺,不過他還是有打一次勝仗就是北伐戰爭。
「北伐」是孫文生前訂下的國家統一政策,蓋孫文領導國民革命成功以後北方卻落入北洋軍閥割據搶奪地盤魚肉人民的局面,整個中國比滿清時代還糟糕,當時北洋政府最高執政者段祺瑞(袁世凱首席大將)亦對中國分崩離析的政局感到憂心,故而邀請孫文至北京籌謀國家統一大計,豈料孫文一到北京竟肝癌惡疾復發而一病不起,不久就在北京仙逝駕鶴西歸;後來張作霖取代段祺瑞為北洋政府最高執政(號稱中華民國安國陸海軍總司令行使國家元首職權),當時南方各省督軍包括桂軍、滇軍、粵軍皆催促蔣介石儘快發兵北伐以慰孫總理在天之靈,蔣介石雖口頭允諾並同意擔任北伐軍總司令、卻遲遲沒有發兵;李宗仁的桂軍與滇軍只得先行北上並一舉攻下湖南並朝江西方向前進;蔣介石眼看別人版圖越來越大而自己卻還龜縮在廣州南方軍政府大本營,遂以白崇禧(李宗仁手下頭號大將)出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總長為條件才下令興兵北伐,這時桂軍滇軍已開始和當時最強大的孫傳芳(號稱蘇浙閩贛皖五省聯軍總司令)對峙,此時北伐軍士氣正盛,蔣介石帶著全國裝備最精良的俄製武器發兵至此等於收割了桂軍滇軍的稻尾,接著又一舉大敗孫傳芳部並於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這是蔣介石掌握國民黨軍權與黨權後再掌控政權的第一步;從時間序列就可以看出蔣介石自1926年7月9日自廣州發兵北伐至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為時還不到一年,光是行軍就差不多了更甭談打仗了,此乃因前面最強的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還有各地一些大小軍閥都已被李宗仁的桂軍與滇軍掃平了,所以蔣介石才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就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接著就要面對當時北洋政府國家元首的張作霖(當時的職稱是安國陸海軍總司令、副總司令則是孫傳芳兼五省聯軍總司令、總部就設在南京);張作霖入關打敗段祺瑞後自然成為當時北洋軍閥最強大的武力,蔣介石面對張作霖就等於是兩列高速火車對撞,不過後來日本人幫蔣介石解決掉張作霖年輕的老命(享年53歲比袁世凱56歲還年輕三歲);蓋張作霖尚在東北未入關前日本滿鐵當局在內閣主導下一直要求張作霖同意日本興建並經營滿蒙七條鐵路,張作霖非常了解如讓日本興建並經營這些鐵路則整個東北鐵路網都掌控在日本手裡,當然最重要的軍事與經濟尤其是礦產都全部掌控在日人手裡甚至延伸至內蒙地區,故張作霖遲遲不予同意(張作霖曾為應付日本外交攻勢而與日方簽署一份協議書);在張作霖入關幹北洋政府國家元首大政時,日本更積極要求張作霖批准七條鐵路興建案同時提出對北洋政府非常優惠的貸款案,當時北洋政府正需要充裕財源來擴充軍備俾對付南方的北伐軍,因此張作霖對日本更虛以委蛇,讓日方對此抱著很大的希望與期待;俟北伐軍攻進北京張作霖便離開天津(他與張學良長年駐居於此)返回關內,一直欲指染東北的美國與蘇聯對張作霖與日本的秘密交易非常的不滿,美國國務卿洛格還向中國駐美公使施肇基表示「中日兩國關於滿蒙鐵路的交涉若損及國際間之範圍、美國將首先出面反對」,就在各國與國內輿情群起激憤反對之下,張作霖也不敢正式與日本換約,至此日方也對張作霖的出爾反爾非常憤慨,日本駐華公使芳澤一再逼迫張作霖履行換約,張作霖非常氣憤地告訴芳澤「我不能出賣東北、我不能當個賣國賊」,因此中日關於滿蒙鐵路談判又長期陷入僵局;1927年6月18日當張作霖返回東北奉天(今日的瀋陽)的專列經過皇姑屯時發生火車大爆炸案,張作霖身受重傷經運回官邸群醫搶救無效而駕崩;其長子張學良對日本惡劣的手段非常不恥乃電告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絕不阻礙全國統一大業」,遂自動降下原來的五色國旗改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而造成中華民國形式上的完成統一。
這就是蔣介石北伐成功的經過概略,所以探究蔣介石北伐成功的原因有下列幾項:第一算他運氣絕佳,雖然他手握全中國最精良俄國製造武器但他還是不敢貿然發兵,一定要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擔任總司令部的參謀總長他才敢發兵北伐,蓋在此之前他沒指揮過啥大型戰爭,對北洋軍閥軍情亦不很了解,在辛亥年雙十一役到二次革命他只是陳其美旁邊的跑腿小弟(聽說是結拜兄弟),而陳其美也不過是上海地方的黑幫頭子而以地頭蛇化身為革命軍都督,故蔣介石無從參贊重大軍務,其實上海在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都不是重要軍事重鎮,只因是國際大商業城市而幫革命軍採買一些軍需為其要務。第二、幾個較大的軍閥如吳佩孚、孫傳芳都已在蔣介石發兵之前被先行發兵的李宗仁等打敗了,至於北方的段祺瑞和馮玉祥也在直奉戰爭中被張作霖打敗了,最後張作霖則被日本人暗殺了,所以蔣介石真正打敗的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軍閥;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在南方為李宗仁的桂軍在北方則為東北馬賊出身的張作霖,其次是段祺瑞、馮玉祥和南方的吳佩孚、孫傳芳,所以若無李宗仁與張作霖打敗這些大軍閥而光靠蔣介石去打,那蔣介石很可能只有挨打的份,因蔣介石既無智謀又無戰略,這也是蔣介石要求李宗仁讓「小諸葛」白崇禧來擔任他的參謀總長他才敢發兵北伐的原因。及至對日抗戰時國民黨的教科書寫中國第一場大勝仗「台兒莊大捷」也是李宗仁和白崇禧打的,其實中國第一場大勝仗是林彪打的「平型關戰役」於1937年9月25日以15000人打敗日本坂垣征四郎軍團20000人,而兩週前的9月11日坂垣軍團剛打敗閻錫山指揮的十萬大軍;這一役八路軍傷亡約五百人、日軍傷亡2054人,且此役距「七七事變」只有不到兩個月故也打破日本「三月亡華」的神話改為長期亂華的政策;至於台兒莊大捷發生於1938年3月至4月間,距七七事變已八個多月;此役由李宗仁白崇禧領導指揮,以十萬大軍對戰日本坂垣征四郎軍團三萬人,故中方大捷應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不過因日本改變長期征戰中國戰場,蔣介石遂帶著嬌妻躲到四川重慶的黃山山洞內、直到美國在日本本土丟下兩顆原子彈害中國忽然「抗戰勝利」為止,這期間中國鮮有打勝戰機會;八年抗戰在突然之間發生「抗戰勝利」結局,這是蔣介石作夢也想不到的,因為他還準備往更深山的貴州西昌行營躲避日軍長年的轟炸;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又開始未完成的剿匪戰爭,他在1946年6月下旬下令國民黨軍隊向共軍軍區進攻,全面內戰因而爆發,1947年7月共軍開始轉守為攻,累積許多小勝擴大戰果,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加上貪污風氣鼎盛金融市場異常混亂物價又節節上升,全中國人民已大多數轉向支持中國共產黨;及至1948年9月至年底的三大戰役(遼西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共軍都在全國人民支持下大勝國民黨軍隊,共軍總司令朱德遂將共軍易名為「人民解放軍」,國民黨精銳部隊全在這三大戰役中陣亡或被俘或投降,蔣介石見大勢已去,有感於國破山河在,為徐圖東山再起遂帶著國庫黃金(所剩已不多)國寶逃到地位未定的台灣草山躲藏,開始他逃亡孤島的下半生,終其遺生未再回到中國大陸。
所以蔣介石除了北伐以外都是在打敗仗大逃亡,不過就如前面所述他的北伐戰爭也是勝之不武、靠運氣贏得虛名罷了。(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