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麻辣開講
台灣茶產業的政策宛如失速列車,走向自廢武功的死胡同!(台灣茶人范德光專欄)
2024-05-01

(台灣茶人范德光專欄)報載4/23「台灣農業部協助台茶走向國際,由農業部指導,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台茶公會)帶領華剛、伂橙、桔揚、協裕等4家業者赴新加坡辦理『2024臺星茶業媒合交流會』,與當地產業公協會、通路商及標竿手搖飲業者等進行交流……」,這是台茶走向世界的契機嗎?這根本是錯誤的的台茶政策!不及時修正台茶的走向,台茶將走向毀滅的道路!

首先,製茶業者是否應該擴充業務至涉及飲料?這都嚴重違背台茶公會成立時的宗旨!是不是顯示台茶已經沒有生存空間?現在竟淪為轉型推廣飲料代工?農政單位與台茶公會的政策方向完全走偏了!那是飲料公會,糖菓餅乾公會加盟連鎖協會應作的事情!台灣茶為世界知名品牌並享有悠久的歷史,台茶公會從日治時代發展至今在製茶領域貢獻超過一甲子!台茶公會不好好發展自己的特色茶,台灣茶產業的政策宛如失速列車,走向自廢武功的死胡同!

之前「3點一刻」原本想要加入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由於該公司產品屬於加糖食品,因為其生產的產品不符合製茶公會會員的內容,我婉轉拒絕其加入公會,並請他去參加糖菓餅乾的食品公會!根據上月茶訊出口記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泡沫飲料茶!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不知為誰工作為誰忙!其他公會落得輕鬆!和茶改場一樣:茶業的專責單位變成飲料改良場!幾年後就自我淘汰了!近來有會員問到台茶產業何去何從!?

立頓不產茶其營業額是大陸茶產業的總額!其實台茶產業是最能創新的產業!看業者怎麼去規劃!其實產、製造和茶商行銷是一體的密不可分!台灣又居於氣候、人才、文化的優勢!天時,地利、人和只要好好整合自己茶葉的專業工作都作不完。全世界的都是產製銷一元的產茶國以茶葉部統一運幄!只有台灣各自為陣!只好往泡沫冰茶咖啡飲料方面發揮甚至向複合式餐飲服務發展!諸不知茶業是有文化的產業!產、製、各有專精!以產為例種茶、採茶、炒茶揉茶、揀枝、烘茶類似醫院的工作分工!大宗商用茶的產製更為複雜,加上一茶一故事的茶文化和進出口的茶商!往後茶產業傳承與發展堪慮!茶葉是農產品農政單位沒有好好整合!政策方向都走偏了!製造加工是經濟部工業局管理!各管理單位都卸責放任業者自由發揮!過去外銷賺取外匯唯一高經濟作物成為孤兒!茶葉(農產加工品)和加入其他配料衍生茶飲(缶飲、泡沫飲料、甚至於非茶之茶)都分不清楚的食藥署撿到槍,把茶葉和蘇丹紅列為非登不可的管制食品!未經討論自行擴權隨意公佈茶葉規範如茶葉農藥殘留的訂定程序繁瑣(農業部防疫署)茶葉有效日期訂定,茶葉無有效日期長期保存和營養標示:茶、咖啡、草本植物無須標示等(由農業部茶暨咖啡植物改良署即過去的茶改場負責)和農糧署各縣市衞生局共同輔導茶農用藥安全!進口茶的標示:進口茶只要農檢合格就可合法使用,甚至於出口都可標示"台灣製造"法有明文規定進口茶,水果等農產品和水產品標示落實較為困,而進口或台灣國產的茶葉農藥檢測,查騐市售食品衞生的安全是工作本分未見落實!爭功諉過!荒腔走板徒增國際笑話!(如立頓2公克的袋茶來自10幾個國家如何溯源,國際也無此規定)這種作法無非就是消減打擊台茶,遑論台茶產業的永續發展!就將成美夢!

學者指出:特色茶高山茶與商用茶的比重逐漸下降了,儼然製茶公會淪為類食品或飲料公會,幾可更名為「泡沫飲料商用茶公會」。台茶何處去?自我毀滅,搞消失去?喪失了營運主軸與核心價值,沒有了理念的組織,今年是70年,有可能變為末年了?

茶葉,其實可塑性很高,和咖啡、可口並稱為世界上的三大飲料之一。這樣說,變得很沉重了。會員或業者會很難過啊!有人不知何去何從,這是危機意識,必須思考對策與重新定位台茶的市場性、功能性等,讓茶葉走出新風貌,以產品生命週期來說,應努力建立擁有茶葉產品的二度生命。

總而言之,台茶產業可興利、更有可為,潛力無窮!立頓賣"純茶"的紅茶袋茶單一產品(並無販售茶的衍生產品)且本身不產茶,就成為茶葉王國!何況台灣擁有其他產茶國沒有的優勢,「天時、地利、人和」兼具,非不可為,而不為也。

政府的作法:

1、台灣土地昂貴,人工成本高世界各產茶國就是我們的資源!對進口茶(特色茶、商用茶)的管制就是限制台茶產業發展。

2、政府作好農药安全管理;其他添加物不得使用。(薰芬茶必須申請核准)。

3、加強拚茶師就是我們一向稱謂的"茶師"的訓練發酵程度不同可拚配出各種口味不須使用各種添加物,就不會有配方洩漏問題!

4、整合運用茶文化專業老師開設泡茶課程,也可請專業泡茶師泡出最好的商品販售。

以上是政府和業界應該加強的地方。這也是台茶發展的關鍵。懇請政府管理單位和茶農朋友們參酌!台茶產業其產值會輸給立頓嗎!不懂茶的人帶領台茶!其實不論政府管理單位或者業者公會、會員等所作的事情!就是消滅台茶!(本文作者范德光先生為前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一生為台茶發言,現為台灣資深茶人)(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